教授进村先调研 记哈理工驻巴彦县新立村第一书记相征
□王天航 本报记者 王志强
备春耕正酣之际,在巴彦县丰乐乡新立村,一个文质彬彬的“眼镜哥”始终奔忙于田间地头。他就是哈尔滨理工大学选派的驻村第一书记相征。2021年,相征来到这里。一个大学教授如何能受得了乡下的苦,新立村的百姓用迟疑的目光打量着他:“他来能做什么?”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“总体上看,村上主导产业不突出,村集体经济基础一般,村上外出务工人数多,给人一种比较冷清的感觉。”这是新立村给相征的第一印象。
驻村伊始,相征就把勤走访、摸清民意作为主要工作。分析新立村气候特性,他觉得该村适合开展玉米种植及储存,且新立村长期种植玉米,经验丰富。为此,他笃定了因地制宜谋划产业,要在玉米上做文章。
如何打开产业发展的局面?他遍访农户,召开4次乡村振兴专项研讨会,先后组织村两委调研各类项目12项,确定了以富硒系列农产品为带动发展特色农业种植的项目,以及“先小园、后大田”的产业发展思路,撰写了《新立村富硒粘糯玉米产业发展报告》。聘请富硒农业种植专家作为村里种植顾问,设立富硒粘糯玉米经济作物试验田,同时辐射开发富硒谷子、富硒大米等。在此基础上,他大力推进“农业合作社+致富带头人+农户+市场”的发展模式,成立了巴彦县新立农产品加工有限公司,注册“咱地儿”自有商标,奠定了富硒农产品产业发展的坚实基础。2021年,富硒系列农产品销售额为30万元;2022年,富硒系列农产品销售额超过了45万元。
2022年,相征对接农作物销售企业,约定了收购条款,给出高于市场价格10%的大豆收购保底价。”他带领乡亲们种了50亩富硒大豆试验田,并由工作队免费提供优质肥料及技术。大豆亩产增长率达到12%。
“种了这么多年,第一次这么高产,一亩地打四百多斤豆子。”当地种田能手魏柏龙看着这样的数据,笑得合不拢嘴。目前已有多名村民踊跃参与2023年富硒大豆种植计划。
为了保障农产品的流通与销售再上新台阶,相征又主导开辟线上销售渠道,开发了巴彦县新立绿色农产品电商平台。这是巴彦县首个自营村级电商销售平台,不仅增加了富硒农产品的销售渠道,同时推动新立村家禽养殖业的快速发展。目前平台直营绿色农产品14种,销售收入超过了15万元,惠及了40余户农户,成为村民致富的有力抓手。
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,2022年新立村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11%,脱贫户可支配收入增幅15%。
为了推进新立村富硒农产品加工标准化和反季销售,完善农产品流通环节审批程序,实现农产品与超市无缝对接,相征带着撰写的《新立村富硒粘糯玉米产业发展报告》在县乡政府部门和派出单位间往返奔走,积极推介富硒粘糯玉米加工厂项目寻求支持。在他的努力下,该项目受到巴彦县委和哈尔滨理工大学党委高度重视,被列为县乡村振兴项目,投资总额100万元,预计近期竣工。新立村玉米销售将步入线上销售、线下超市销售、派驻单位帮扶购买三种模式。
在省驻村办的大力支持下,受捐220只价值40万元的小尾寒羊养殖项目于今年3月落户新立村。至此,新立村按照相征的整体规划迈入到以村民合作社为主体,富硒农产品种植和小尾寒羊养殖“一体两翼”发展模式。
看到一个个项目落地新立村,相征的脸上露出了些许笑容。经过两年的历练,他总结出驻村工作的点滴经验:“驻村工作首要是获得县、乡领导和各级部门的支持,富民产业项目必须要积极争取。同时,要跟村委会班子成员真心交朋友,只有形成强大的合力和不竭的动力才能带领新立村迈步前进。更要把全村百姓当成自家人,以心换心获取他们的信任。”
如今的“相书记”逐渐变成了人人赞许的“老相”。相征表示,作为乡村振兴的实践者,他将在全面落实上下功夫,多办打基础、利长远的事,为新立村早日实现乡村振兴梦做出更大的贡献。